2010/07/25

Nick Clegg dismisses 'Brokeback coalition' jibe

Britain's deputy Prime Minister, Nick Clegg  
Nick Clegg dismissed the reported comments as a "colourful phrase"
 
Deputy PM Nick Clegg has dismissed criticism of the coalition government from backbench MPs.
Ex-shadow home secretary David Davis reportedly repeated a description of the government as a "Brokeback coalition", referring to the Hollywood film about two gay cowboys.
Mr Clegg told the BBC it was a "colourful phrase" which did not capture the coalition "spirit".
Culture Secretary Jeremy Hunt has also brushed off the alleged insult.
The Financial Times reported Mr Davis was overheard making the comments during a private lunch. He has denied making the comments.
Meanwhile, Liberal Democrat MP Tim Farron has said many Tory MPs were "toxic".
'National interest' Mr Farron claimed on Friday that David Cameron was using coalition partners as a "cover" for unpopular decisions.
Mr Clegg dismissed suggestions of tensions within the Tory-Lib Dem government.
Referring to the "Brokeback coalition" reference, he said: "It is a colourful phrase, but I do not think it really captures the spirit of the coalition, which is two separate parties led by two separate leaders - myself and David Cameron - recognising that this country is facing some very difficult short-term challenges."
He stressed it was about coming together "in the national interest" so that the economy grew,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were dealt with, and the focus was on the "best education" and the "best healthcare".
He said: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at large ... are responding very positively to the sight of two parties working together for the long-term benefit of the country."
Speaking to the BBC's Andrew Marr Show on Sunday, Mr Hunt, a Conservative MP, said the alleged "Brokeback coalition" description was "a very catchy phrase".
"But there is a very important point about this coalition, which is that before the election people were crying out for a new type of politics," he said.
"They said 'why can't politicians sit around a table and talk to each other?'
"Well if you had been a fly on the wall at our cabinet meeting on Friday at Chequers you would have seen that - people from different parties rolling up their sleeves."
Source
 

棒打金融肥貓 全球有志一同

文/林麗美
高薪酬零風險 民眾看不下去!
幾波金融危機,讓企業界與金融界的肥貓,無所遁形,賠錢的時候,是賠投資人的錢,賺錢的時候,肥貓大分紅利,喝湯吃肉後,再分點骨頭給投資人啃。

我家鄰居養了一隻可愛的肥貓JJ,說不出是來自名門貴族,或是混血雜種,黑底摻雜著黃色金毛與冷冷的灰白,配上一副「形狀像驚歎號」的鼻子,貴氣十足。拜 全球化之賜,貓主人經常到國外出差,讓我有一親芳澤的機會(受託照顧)。我雖然喜歡小動物,卻不想負養育之責,動物和人一樣難纏,會有情緒、會不聽使喚、 會叛變,我討厭這種感覺,至今還是堅守原則──只養植物,不養動物。
肥貓JJ很有個性,平常自掃門前雪,不必別人為它把屎、把尿或洗澡,不隨人起舞;有點自閉,經常躲在櫃子裡,悶不吭聲。肥貓JJ略有小聰明,會自己 彈跳開房門;略有才藝娛樂人類,不過只挑人行事,我有幸被它看得起,只要我進門,它就自動跳到桌上,等待我和它玩耍,叫它伸懶腰運動,就四腳朝天,全身拉 長翻滾又翻滾,柔軟的小頭,不時在檯面上東磨西蹭;叫它擦屁屁,就自動把屁股抬得高高的,好不可愛!奇怪的是,這些高難度動作,只有我一人叫得動,它的主 人怎麼逗都不成。肥貓JJ雖然有點吃裡扒外、有點自私、冷漠、悶燒,只顧自己,不管別人,還是挺有人氣的。不像全球的「金融肥貓」,人人喊打。

金融業紅利 居高不下
九○年代以來,幾波金融危機,讓企業界與金融界的肥貓,無所遁形,原來全球的肥貓,都是靠投資人與納稅人的錢豢養出來的。賠錢的時候,是賠投資人的 錢,肥貓高薪照領、手續費照拿;賺錢的時候,肥貓大分紅利,喝湯吃肉後,再分點骨頭給投資人啃。最令納稅人生氣的是,金融海嘯發生後,各國政府為了避免骨 牌效應,一波波地推出金援計畫,拿納稅人的錢,為那些不負責任、不爭氣的賠錢貨紓困!
感受到民眾對於華爾街奢侈風氣的怒火,部分美國銀行趕緊採取一些先發制人的動作。在今年稍早已清償100億美元紓困金的高盛投資銀行,撥出 167.1億美元,或約今年前9個月淨營收的47%以支付薪酬紅利。但為了平息眾怒,高盛趕緊宣布將不會分發現金紅利給高層,而改發股票,但5年內不能轉 換成現金。據調查,今年華爾街的銀行,將支付高達260億美元的紅利,較去年的184億美元增加許多。
據統計,美國國際集團(AIG)、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花旗集團、全國金融(Countrywide Financial)、雷曼兄弟、美林證券與華盛頓互惠銀行等7家遭賤價出售或接受紓困的金融機構高層,自2005年起共支領約4.6億美元的績效薪酬, 而且半數都是現金支付。公司一窮二白,「肥貓」卻荷包滿滿,難怪大家對肥貓恨之入骨,討伐之聲不絕於耳,政府、學者與民間監督單位,都紛紛採取行動。
美國多位頂尖經濟學家主張,政府應要求金融機構事先預扣高階主管薪酬,做為未來破產或紓困之用;另有人主張,華爾街分紅應「與銀行之各類證券表現」 連動,才能避免投機自肥。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發表的「史廣報告(Squam Lake Report)」中建議美國政府,防堵金融機構高階主管投機行為的最好方法,是預先扣除薪資報酬的一定比率,做為未來銀行破產紓困之用,而不是設定薪酬上 限。這筆預先扣除的金額,將保留幾年,若在管理期間未有疏失,則可領回。

學者主張主管應分擔風險
如此一來,銀行高階主管比較會站在納稅人的角度來思考,而不是站在純股東的立場。畢竟納稅人在華爾街大銀行獲利時,分不到任何好處,當它倒閉時卻要承擔紓困的代價。如果是單純的股東心態,則會為了快速獲利而不顧短期風險。
也有法界學者認為,華爾街高層的分紅,應與「該公司的股票及債券表現」連動,以嚇阻過度槓桿及投機自肥。例如,某高階主管獲得的分紅是3%的普通股,未來可考慮發放普通股、優先股及債券各1%來取代。
這麼做的好處是,把紅利分散到優先股及債券上,當銀行出現鉅額虧損,這些主管就必須承擔個人分紅泡沫化的風險,讓所有業務都與經營者形成生命共同 體,就不會產生顧此失彼的缺點。金融機構的債務往往高於股權,以高盛為例,2009年的資本結構有640億美元的普通股,優先股及長短期債務卻高達 2,300億美元,將近4倍之多。
歐盟的反肥貓聲勢,也在醞釀當中。歐盟6月中旬也明訂,銀行主管分紅最多不能超過薪酬的50%。今年3月,歐洲議會曾主張發放「次順位債券」,當做銀行主管的分紅,換句話說,一旦公司破產,主管求償順序排在比較後面,同時分紅應保留5年做為虧損預備金。
銀行業的復甦 還是靠納稅人紓困
英國金融危機的信用擴張、以及資產泡沫化事件,層出不窮,危及倫敦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為了避免危機再發生,英國財政部6月16日宣布,將廢除 「金融監理署(FSA)」,未來金融產業的監管,由中央銀行下的金融政策委員會負責。英國央行總裁金恩Mervyn King的說法很貼切:「央行在金融穩定的角色,是大家舞跳得太瘋狂時,把音樂轉小聲一點。」
1997年才成立的英國金融監理署,只專注在規範,沒有人控制金融機構的債務,當問題發生時,沒有人知道誰是主事者,也因此未能看到金融海嘯的前兆,及早發現經營欠佳銀行的弊端。
有感於銀行產業的復甦,是建立在納稅人出資的紓困行動上,英國首相布朗和法國總統薩科奇,雙雙出面贊同課徵高額「紅利稅」。他們在《華爾街日報》的 社論上寫道:「我們同意,紅利相關的一次性稅項,應該納入優先考慮。」這篇罕見的聯合聲明,被解讀為歐洲打擊銀行業高額紅利的決心。英國宣布,今年銀行紅 利超過25,000英鎊的部分,必須課徵一次性的50%紅利稅。這項規定涵蓋所有形式的紅利,包括延遲股票的獎勵等,而且設在英國的美國銀行子公司,也必 須遵守這項規定。
日本新措施 防止肥貓更肥
亞洲的日本也有新措施,在今年會計年度結束前(3月31日),訂定上市公司高階主管的薪資監控機制,凡是年薪資、紅利、股票選擇權與其他津貼加起來,超過日幣1億圓、或相當於100萬美元者,都必須「個別」揭露。
這項法規尚未實施以前,日本上市公司只要將高階主管的年報酬「整體」揭露即可,不須指名道姓說出個人所得。例如,Sony去(2009)年度所揭露 的20位高階主管報酬,總共有28.7億日圓、或說平均每人薪資報酬為1,435萬日圓。同業Panasonic的20位最高階主管,則領取9.66億日 圓,平均每人薪資所得4,830萬日圓。而汽車業龍頭Toyota的36位最高階主管,則是領取固定薪資,平均每人約3,760萬日圓。日產汽車今年度所 揭露的是,12位高階主管總共領取1.41億日圓。
日本「金融服務局」(相當於台灣的「金管會」)對外表示,這項制度改變的用意,是讓上市公司朝向透明化的方向邁進。其實,日本企業比較有制度,訂定 薪資的彈性不像歐洲企業那樣大,比較歐洲、美國與日本年營收超過109.4億美元以上企業的執行長(CEO)報酬,差很大。日本CEO的平均年報酬,是 1.35億美元;歐洲CEO是近6億美元;而美國CEO則是12億美元。

台灣金管會也祭防堵措施
台灣自從前金聯董事長陳松柱月薪40萬元、分紅千萬元以上,引發出「自肥案」後,行政院也通過「肥貓條款」,規定財政部派任、或推薦的公股負責人,月薪最多32萬元,規模愈小、薪水愈低,而且非固定收入不能超過固定收入,不少公股負責人將被減薪。
台灣金管會今年也祭出「反肥貓條款」,修正包括「銀行、票券金融公司及金融控股公司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明定未來只要營運
績效未達標準,年報須強制 揭露個別董事、監察人及總經理酬金。另立法院最近也3讀通過「肥貓瘦身條款」的公司法修正案,規定接受政府紓困達到新台幣10億元以上的企業,必須到立法 院報告自救計畫。看來不負責任、不知潔身自愛的肥貓,全球任何一個角落,都是人人喊打。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7月號-第399期】
Source

[Finance-Research] 歐盟銀行壓力測試

沒想到 European Union 監管會﹐在這次 銀行壓力測試 裡 竟然忽略掉 主權債務違約風險測試。 這明明是市場最擔心的事情。 

債權﹐就像 Credit Card 一樣﹐是建立在這種無形的信用和信心上。 你可以一頭熱的相信 這個人/公司/銀行/州政府/國家 可以還你錢﹐也可以悲觀看待市場﹐相信 明天就是世界末日﹐然後大家卯起來的把銀根鎖緊。 但是這樣對大家一點沒好處都沒有

現在 歐盟監管會﹐已經花了兩個月﹐交出一張成績單﹐雖然 測試的重點 ﹐不是我們最關心的﹐就好比我們想要知道一個人的英文能力﹐他不給你他的英文考試成績﹐確強調他數學考80分。 重點沒抓到﹐但是畢竟人家已經很有誠意了。

我想﹐如果真的來測試 掉 主權債務違約, 恐怕倒的又是一堆吧。

紙是包不住火的﹐不知道﹐這張成績單﹐可以燒多久



WSJ

洲銀行業監管委員會(Committee of European Banking Supervisors﹐簡稱CEBS)週五表示﹐在91家接受歐盟(European Union)壓力測試的銀行中﹐基於兩個基本假設﹐有7家銀行的一級資本比率未達到6%的要求。

CEBS在公佈壓力測試結果的報告中表示 ﹐若要令所有這些未達標銀行的一級資本比率達到6%﹐需要注入資金的總規模將為35億歐元。

歐盟的決策者們希望公佈壓力測試結果將緩解投 資者對如下兩個方面的擔心程度﹕一是銀行系統健康狀況﹐二是為改善銀行狀況納稅人所需承擔的潛在成本。

一級資本包括普通股和優先股、現金 儲備和部分其他的長期混合證券。

最惡劣的假設情況是﹕未來18個月歐盟本地生產總值(GDP)較預期低3個百分點(暗示經濟出現溫和的二 次探底)﹐並且國債市場出現新一輪劇烈波動。

但是壓力測試模型並沒有明確作出出現主權違約的假設﹐這反映出一種政治信念﹐即歐盟﹐尤其是 歐元區成員國無一可能違約。

同樣地﹐壓力測試中包含的“主權風險衝擊”僅要求銀行承擔各自交易帳戶中所持國債造成的損失﹐而無需承擔到期 國債違約損失。

這七家未通過測試的銀行包括一家希臘銀行ATEBank﹐一家德國銀行Hypo Real Estate和五家西班牙的儲蓄銀行。這五家西班牙銀行分別是﹕Unnim、Diada、Espiga、Banca Civica和Cajasur。

此 外﹐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和歐洲銀行監管委員會在週五發佈的聯合聲明中稱﹐歐盟範圍內銀行業壓力測試證明歐盟銀行系統在危機期間整體可表現出抗干擾性。

這 幾大機構稱﹐壓力測試顯示﹐歐洲銀行有能力承受負面宏觀經濟影響和金融衝擊﹐壓力測試是朝著重塑市場信心的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

三大機構 稱﹐測試結果顯示個別銀行需要額外增資﹐那麼所涉及的銀行應採取必要措施強化資本實力。若有必要﹐未通過壓力測試的銀行可能需要根據歐盟成員國救助準則﹐ 動用成員國政府設立的救助工具。

2010年07月24日08:23
歐盟銀行壓力測試忽略主權債務違約風險


盟監管部門週五表示﹐與2009年初美國金融監管部門實 施的銀行壓力測試相比﹐歐洲銀行壓力測試在經濟增長假設方面的標準更為嚴格。

美國銀行業壓力測試當時認定﹐美國19家大型銀行中有10家 銀行需要補充總計750億美元的額外資本。

歐洲監管部門急於強調測試的嚴格性是為了以 此提振外界對歐洲銀行業的信心﹐因為目前市場對歐洲銀行在主權債務方面的敞口感到憂慮﹔但他們卻忽略了兩個重要參數。

儘管市場自5月份 就陷入慌亂﹐投資者開始擔心希臘及其他負債嚴重的歐元區國家可能違約或被迫重組債務﹐但歐洲監管部門此次並沒有進行主權債務違約風險測試。

另 外﹐他們也沒有測試銀行是否擁有足夠多的緩沖流動性﹐也就是易於出售的資產池﹐這些關係到銀行能否履行未來的償款義務以及為當前活動進行融資。融資模式存 在缺陷是一些金融機構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倒閉的主要原因﹐其中就包括英國銀行Northern Rock。


2010年7月24日 04:33
歐洲銀行監管委員會公佈壓力測試數據

盟(European Union)的銀行業監管機構歐洲銀行監管委員會(Committee of European Banking Supervisors﹐簡稱CEBS)週五表示﹐在評估大型銀行對壓力測試中最悲觀假設情況的耐受力時﹐將其資產價值抵消了5,660億歐元。

CESB 表示﹐在評估溫和的二次探底和國債市場出現新一輪劇烈波動的共同影響時﹐接受壓力測試的91家銀行的一級資本比率平均為9.2%﹐較達標水平6%高出 3.2個百分點。

只有七家銀行的一級資本比率低於6%﹐未能達標。

根據報告﹐91家接受測試的銀行資產佔歐盟銀行業總資 產的65%以上﹐接受測試的銀行資產佔各歐盟成員國銀行業資產規模的逾50%。

CEBS假設的銀行損失主要是貸款損失﹐而不是備受關注的 因持有國債造成的損失。

CEBS表示﹐在悲觀情況下(假設歐盟經濟今年增長為零﹐明年 為萎縮0.4%)假定的4,728億歐元損失是資產減值損失。還假定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將出現259億歐元的交易損失。

此外﹐CEBS還評 估了銀行在交易帳戶中持有的國債價值下降389億歐元將帶來的風險。計入長期資產帳戶下的持有到期國債的估值損失不在本次測試的考慮之內。

據 報導﹐CEBS還在壓力測試中假設了主權風險造成衝擊的情況﹐以評估國債市場重演4、5月危機時銀行的耐受力。

為模擬5月份國債市場劇烈 波動的一幕﹐CEBS在“主權風險衝擊”情境中假定﹐歐盟所有成員國的市場利率都普遍上漲﹐其中3個月期貨幣市場利率上漲1.25個百分點﹐10年期國債 利率上漲0.75個百分點。

CEBS還根據各國國債的歷史波動性﹐假設了個別國家國債將出現額外損失的情況。

他們假設﹐ 在最悲觀的情況下﹐希臘國債平均加權的折價幅度將達到23.1%﹐西班牙和葡萄牙國債的折價幅度分別為12.3%和14%。

但是壓力測試 模型並沒有明確作出出現主權違約的假設﹐這反映出一種政治信念﹐即歐盟﹐尤其是歐元區成員國無一可能違約。

2010年07月24日08:31
歐盟批准西班牙和葡萄牙延長銀行業支持項目
(謎之聲: 成績單上明明說沒問題﹐何必要延長﹖﹖)

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週五表示﹐西班牙和葡萄牙可以將各自銀行業支持項目期限延長至2010年底。

歐盟委員會稱﹐獲准延期的項目包括 葡萄牙的銀行擔保和銀行資本重組項目以及西班牙的銀行業資本重組項目。

根據延期之後的銀行支持舉措﹐葡萄牙銀行要獲得政府擔保則需要交付 更高的保證金﹐以此鼓勵銀行在不借助政府支持的情況下自行融資。

2010年07月22日15:13
歐盟委員:中國購買4.2億歐元西班牙和希臘債券是明智投資
(謎之聲: 如果是明智投資﹐怎麼不多買一點﹖﹖)

盟(European Union)貿易委員Karel de Gucht週四表示﹐中國購買了約4.2億歐元希臘和西班牙近期發行的債券。他還稱﹐這是一個明智的投資選擇﹐這些債券幾乎不存在失去價值的風險。

Karel de Gucht在上海的一次媒體簡介會上還表示﹐對於歐盟近期向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WTO)提出的有關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申訴﹐他相信WTO會作出有利於歐盟的裁定。

2010年07月24日07:43
歐元小幅走高﹐因壓力測試結果為投資者消化


元週五溫和走高﹐因多數歐洲銀行通過了監管部門的壓力測 試﹔隨著投資者瞭解到壓力測試的細節﹐原先市場對該測試嚴格程度的懷疑也有所減輕﹐這也對歐元有所提振。

提振歐元的因素還包括又一輪好於 預期的數據以及美國股市的後市反彈。數據顯示﹐德國經濟研究所(Ifo) 7月份商業景氣指數上升﹐超過預期水平。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駐紐約的外匯策略師Sebastien Galy稱﹐美國股市上漲激起了歐元的反彈﹔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上漲約100點。歐元之所以走高還因為投資者開始消化壓力測試的結果﹐壓力測試具 體情況十分詳細﹐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於該測試嚴格性揮之不去的擔憂。

週五尾盤﹐歐元兌1.2918美元﹐週四尾盤兌1.2892美 元。美元兌87.45日圓﹐週四尾盤兌86.93日圓。歐元兌112.98日圓﹐週四尾盤兌112.05日圓。英鎊兌1.5432美元﹐週四尾盤兌 1.5265美元。美元兌1.0527瑞士法郎﹐週四尾盤兌1.0428瑞士法郎。

美元指數從82.611降至82.475。

歐 盟(European Union)曾預期﹐由歐洲銀行監管委員會(Committee of European Banking Supervisors)開展的銀行業壓力測試將恢復人們對歐洲銀行系統的信任。

測試結果表明﹐有七家銀行需要籌集新的資本﹐以加強資金 實力並抵御潛在經濟滑坡或又一輪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

未能通過壓力測試的銀行分別是五家西班牙的銀行、一家德國銀行和一家希臘銀行。其資 金缺口總共約為35億歐元。

在壓力測試結果公佈前﹐市場波動較大﹐歐元一度觸及 1.2794美元盤中低點﹐這是因為壓力測試顯然不會將主權債務違約的情形納入考察範圍。

Scotia Capital駐多倫多的外匯策略師Sacha Tihanyi稱﹐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週五的數據反映出﹐在壓力測試結果公佈前﹐投資者對於增持頭寸非常猶豫。

Tihanyi稱﹐上述數據涵蓋了截至週 二的當週。投資者連續第三週減持兌歐元的頭寸﹐但這種變化十分溫和。

英鎊兌美元大幅走高﹐上漲逾1%﹐因此前公佈的英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 總值(GDP)數據超過預期。數據顯示﹐英國第二季度GDP增長1.1%﹐創下四年多來的最快增幅﹐而且也遠高於經濟學家此前預計的0.6%。
Source

英德添柴火 歐復甦動能趨強

記者蕭麗君/綜合外電 
英國政府周五宣布第2季經濟成長季增1.1%,為4年多來最高增幅。此外同天公佈的德國商業信心也大幅上升,升幅為東西德統一以來最大。兩項利多數據都凸顯歐洲復甦動能趨強。     英國國家統計局指出,這已是英國自從脫離經濟衰退後,連續第3季擴張。英國上次經濟季增1.1%是在2006年第1季。此外第2季經濟成長年增幅為1.6%。    

受此利多消息支撐,英鎊兌美元週五擴大升幅,走升逾1%來到1英鎊兌1.5400美元,最高曾觸及1.5410美元。    

英國成長數據可望緩和近來市場對歐洲債信危機,與該區政府實施財政緊縮可能削弱復甦力道的憂心。英格蘭銀行決策官員因為擔憂復甦可能趨疲,近來曾討論再度寬鬆政策的可能性。    

瑞士信貸英國經濟學家希爾認為,英國經濟成長動能強勁,凸顯出該國在今年有足夠動力因應艱困的環境,而無須擔心會陷入停滯或衰退。    

至於對第2季成長貢獻最大的是來自服務部門,季增0.9%,寫下3年來最大增幅。此外製造業在上季擴張1%,建築業擴張6.6%,締造1963年來最大季增幅。   

儘管英國第2季展現強勁的成長力道,不過許多經濟學家預期下半年動能將減緩。國際貨幣基金最近下修英國2011年成長預測,從2.5%減至2.1%。在此同時,英國大力鼓吹的財政緊縮政策,已經導致消費者信心連續兩個月下滑,此外多項調查還顯示,年中房價下跌。    

此外,德國智庫Ifo周五公佈商業信心指數,結果上升4.4點至106.2點,不但高出市場預期的減少至101.5點,同時也創下兩德統一以來最大增幅。這項調查是根據7千家德國企業訪查編製而成。    
2010-07-24 工商時報
Source

外界質疑 歐銀壓力測試不嚴格

〔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歐洲九十一家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公布,只有七家銀行未通過,但可信度與效果引發外界質疑。
歐 盟銀行監管委員會(CEBS)表示,包括德國海波房產持股公司(Hypo Real Estate Holding)、希臘ATEBank與西班牙的五家地區性銀行面臨經濟衝擊時,第一類資金(Tier 1 capital)將低於六%,無法過關,必須新增資本三十五億歐元。
部分專家認為壓力測試不夠嚴格,外匯交易公司Currencies Direct分析師Mark O’Sullivan表示,測試結果似乎是歐洲銀行監管單位作出的妥協,許多人質疑測試標準設得太低,也引發更多的問題,銀行間借貸市場後續的變化才能證明市場信心是否恢復。
外界認為測試沒有納入主權債券違約的做法完全不符合現況,歐洲官員則表示絕不允許主權債券違約情況發生。今年五月由於希臘違約風險大幅提高,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IMF)不得不投入近一兆美元紓困金,避免金融機構倒閉。
經過分析師與經濟學家這個週末的分析解讀,週一歐元可能因反映測試結果走跌,先前歐洲政府因為擔心市場反應過大,刻意延後結果公布時間至歐洲股市收盤之後。
德 國接受測試的十四家銀行中有十三家通過測試,德國金融監管單位Bafin與中央銀行表示,德國銀行體系已經證明了體質強健與足夠的彈性,即使是在最糟的經 濟假設之下。英國的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匯豐銀行(HSBC)、巴克萊(Barclays)與Lloyds四家銀行全數通過測試,英國金融服務管理 局(FSA)指出,英國銀行表現的彈性顯示最近幾年的改革有成。
歐盟執委會表示,遭遇資金困難的銀行可透過出售股票、合併等方式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在最糟的情況下,也可能面臨倒閉命運。
Source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