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5

何不考慮「學位稅」?

2010年 09月 11日 00:00 中國窗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余偉錦

大學教育是社會的重要投資,優質的大學教育不單可為社會培養人才,更彰顯着先進社會的身份。

然而,提供優質的大學教育是說易行難。很多政府雖有辦好教育的理想,但卻面對資源不足的煩惱。為求解決財困,不少政府正不斷努力地節流和開源。

過往,很多政府在增加大學學額的同時,卻減少對大學生的個人資助。為了確保大學生可以繳付日益增加的學費,不少均擴展大學生的貸款計劃。這方法雖然有助來 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入讀大學,但亦容易陷畢業生於債台高築的困境。例如,為數不少的英國學生便因攻讀學位課程而欠下高達25萬港元的貸款,就算畢業后順利 找到工作,也需要5至10年的時間才可把貸款清還。長期負債不單影響置業和結婚等長遠計劃,更令不少人的情緒飽受困擾,對前景感到心灰意冷。有見及此,英 國政府遂呼吁各界重新討論「學位稅」的構思。有學生組織積極響應這呼吁,并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大學生不用再繳付大部分的大學費用;第二,學生須於畢業后 的20年內繳付「學位稅」;第三,以累進為原則計算學位稅,稅率定於0.3%與2.5%之間。以年薪4萬英鎊的畢業生為例,他們須每月繳納125英鎊的稅 款,而年薪16000英鎊的畢業生,則每月須繳納5英鎊的稅款。

雖然學位稅的運作涉及龐大的行政開支,且政府的收入亦欠缺足夠的保證。然而,「學位稅」強調大學生回饋社會是以負擔能力為依歸,即高薪者須繳納多一些的稅 款,而低薪者則不用面對太大的稅務負擔。毋庸置疑,這安排不但可防止因讀大學而引致終身貧困,又可讓學生安心按自己的興趣選讀心儀的課程,而不用過分考慮 攻讀課程后所得到的經濟回報。

如英國政府一樣,本港政府亦越來越依賴貸款計劃,以籌措支援大學教育的資源,結果不少學生在畢業以前已背上了龐大的債務。有人需要透過財務公司借貸,才可 以籌措到部分的還款;有人更因此而陷於破產的邊緣。英國與香港的政經環境差异非小,英國所提出的「學位稅」意念未必可全搬至香港,然而社會不能不正視大學 生因貸款讀書而陷於財困的問題。而按目前的情况,香港政府起碼可以做的,是鼓勵大眾討論「學位稅」的意念。或許透過集思廣益,社會可找出適合香港情况的融 資方法,使大學生的財政壓力得到紓緩,而大學教育的財政來源又得以擴展。

(文章來源:2010年9月11日《香港商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