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5

英學者:財富未必帶給中國更大權勢

更新日期:2010/08/23 17:09 NewTalk 新頭殼
新頭殼newtalk 2010.08.23 洪聖斐/編譯報導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最念念不忘的,是如何富國強兵。本年第二季,中國終於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否意味著該國的富強之策已經成功?英國歷史學家布倫登(Piers Brendon)前日在《紐約時報》的投書說:未必如此!
布倫登是英國倫敦大學邱吉爾學院的資深歷史學教授,並曾經負責保管邱吉爾檔案。他注意到媒體對於中國已經超越日本,並將在二十年內把美國從世界第一的寶座擠下來的種種說法,提出一個問題:中國要如何使用她新增的財富?
布倫登認為,傳統上,富裕的國家會強化自己的武備,讓自己的勁敵在必要時付出代價。18世紀的主流經濟哲學是重商主義,這套理論認為財富跟權勢是可以交替互換,並且可以互相增強的兩種手段。一戰前夕的德皇威廉二世,就是相信這一套邏輯,汲汲營營地想與大英帝國一爭長短。
歷史上卻有一個國家明顯不這麼做。美國的經濟早在1870年代就已經超越大英帝國,到了1914年更將近是大英帝國的三倍大。理論上,英美之間應該會有一場軍事衝突,特別是在一戰前夕兩國之間的確還發生過經濟摩擦。
然而美國只有在美西戰爭和一戰期間發展出一支強大的海軍,大部分的時間對美國人來講,生意就是生意。在兩次大戰期間的孤立主義時代,美國負責生產了世界40%的貨品,卻只維持了一支全世界排名第17的陸軍。如果不是軸心國的侵略,殊難想像美國會改弦易轍。
千禧年之初,許多論者認為中國會像珍珠港事變前的美國,致力於發展財富,藉由開放市場的和平機制來處理其與各個競爭者之間的問題。有些人期待中日之間、中美之間能夠有各種合作關係,來共同處理當今全球的一些問題。
目 前看來,這些論調過於一廂情願。中國何去何從?目前有諸多不同的見解。某些權威人士認為,對中國領導階層而言,衝突是人類的本能,也是要在險惡的世界中化 解歧異所必不可免的。最近一個針對中國作家所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受訪者都認為未來的世界局勢;像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而中國的角色應該一如當 年的秦國)。
種種跡象都顯示,這尾睡醒的巨龍正要活動牠的筋骨。中國的國防預算已經在2008年躍居世界第二,她的海軍已經讓美國不能再把太平洋當成自己家的內海。她的影響力,正積極地在亞洲、中東、非洲和南美洲擴張。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中國花費在軍事上的金額佔全球軍事開銷的6.6%,與美國的46.5%相 較之下還是遜色太多。並且,當今的中國和當年美國在重建時期一樣,必須去面對快速成長所帶來的問題,諸如:汙染、貪汙、鄉村的貧窮現象、都市的過度壅擠, 以及令人困擾的勞資關係等。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領導班子得要全力防止政治和民族問題爆發,並且要小心不要重蹈日本當年的經濟泡沫破滅問題。
中國也許會信守承諾,和平發展。關於這點,我們無從知曉。但那些過度樂觀以為中國一定可以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的人,最好明白一件事:歷史未必站在他們那一邊。
Sour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